你有没有想过,有一种美味,只需要一个字就能概括它的精髓?这个字就是“鲜”。在湖北江陵,有一种鱼,它的肉质鲜嫩,做法多样,其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,莫过于那道鱼糕。鱼糕,白白胖胖,头上还顶着个金黄色的大斗笠,看起来就让人垂涎三尺。它的味道,又鲜又嫩,大有入口即化之感。这道菜,不仅美味,而且寓意深远,象征着年年有余,步步高升。

鱼糕的制作过程,充满了匠心和耐心。要做出这道菜,首先得挑选新鲜的鱼。鱼儿鲜活时,将鱼背上的肉整块取下来,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小心,要刚刚好贴着鱼骨,这样才不浪费,也没有鱼刺。取下的鱼肉,要慢慢地放入绞肉机里,再拿来一个大盆子,放在绞肉机下面,绞完之后还需要绞两遍,反反复复要绞三遍。这样的处理,才能让鱼肉更加细腻,口感更加鲜嫩。

绞好的鱼肉,要转移到更大的桶里,加上一应香料,这些香料的选择和搭配,也是鱼糕美味的关键。香料要能够提鲜,又要不会掩盖鱼肉本身的香味。调好香料的鱼肉,要拿出专用打鱼糕的机器,插上电源,把机器的末端伸到大桶子的底层上一点儿,按一下按钮,机器的下端就飞快地转动,犹如挣脱彊绳的野马。这个打的过程,要让鱼肉更加紧实,口感更加有嚼劲。

打好的鱼糕,要过5分钟,找来蒸鱼糕的格子,铺上裁剪好的桌布,格子上有洞的地方同样在桌布上也要用签子对应地扎出洞来,这样蒸出来的鱼糕才能更加松软。之后,放入打好的鱼糕,用开水蒸45分钟后,拿出来浇一层鸡蛋黄,再蒸5分钟,此时的鱼糕就可以热腾腾地出锅啦!
揭开盖子,鲜味扑鼻而来,嘴馋的我常常忍不住偷吃。逢年过节,餐桌上总少不了鱼糕这道菜,切成薄块的鱼糕,有着各种搭配。大人们也总是会说,鱼糕一定要吃啊,年年有余,步步高升!”鱼糕,不仅是家乡的独特美食,更是我们这个鱼米之乡”的精神饮食。
在南京,有一种火锅,叫做“烧鸡公”,它原名烧公鸡”,因为四川方言管公鸡”叫鸡公”,人们就习惯性地叫它为烧鸡公”。这道火锅,既可作为炒菜,又可为火锅,尽显四川麻辣风味。烧鸡公”的汤底,是用鸡块和一颗颗通红的枸杞煮成的,颜色红亮,香气扑鼻。随着锅底变热,从锅底浮上来的又粗又壮的大葱、零零碎碎的八角和花椒,还有时隐时现的蒜泥,让整口锅显得热闹起来。
在山西,有一种面食,叫做刀削面,它是山西的风味小吃,也是中国面食的代表作之一。山西刀削面得名于它有非比寻常的做法一刀削。搓面团时,必须揉匀、揉软,揉到表面光滑并且平整为止。下锅时,左手托着面团,右手持着特制的弧形削刀,一刀一刀削进锅中,最后煮好时,盛到碗里,加上熟了的红烧五花肉、小青菜、豆腐皮、香菜。山西刀削面的味道更好,吃刀削面的时候还挺有意思呢!吃面条时,我喜欢一根一根地吃,找到面条的头以后,嘘地一下吸进嘴里,真是顺滑顺口呀!
在江苏,有一种小吃,叫做冻梨,它是将梨放到冰箱的冷冻箱里,冷冻一天就冻好了。刚拿出来的时候,需要用温水把它表皮的冰剥掉。之后,用牙把羊皮一样的黑皮咬出几个洞,然后用手均匀的挤压,冻梨褐色的果汁就流到了碗里。喝一口,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苦味、一丝不易察觉的酸味和大量的甜味。把它的黑皮剥掉,你就会看到雪白的果肉,咬一口,感觉非常凉爽。吃着爽口的果肉、喝着美味的梨汁,心里很是惬意!
美味,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,更是心灵的慰藉。它可以是家乡的味道,可以是旅途中的惊喜,可以是朋友间的分享,更可以是生活中的点滴。每一种美味,都有它的故事,都有它的情感,都有它的意义。所以,当你品尝到一种美味时,不妨细细品味,感受其中的每一丝每一毫,或许,你会发现,美味,不仅仅是打一“鲜”字那么简单。